重现画史经典脉络
“中国书画作为中国文化结构中坚力量的一部分,是一种有信仰的书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闵学林说,有信仰的中国书画才能作为中国文化的表述而存在。他说:“对于我来说,努力追求的就是中国书画本身。本是中国文化之根,身是这个根的笔墨呈现。”
“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民间中堂悬挂的山水、花鸟、人物画表达着百姓对富庶生活的向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以和为贵”的价值观以及从生活经验出发的世俗哲学——物我同一的至高境界。所以“风”篇描绘的是处在庙堂之高的正统书画视野之外的民间之象、怀乡之情、民俗之风。
本次大展策展人、浙江画院院长孙永介绍,本次双年展确定了“正大气象”学术主题,以“中堂画”为创作体裁,试图展示“中堂画”的特殊文化价值和传统欣赏习惯,挖掘中堂画的精神内涵,梳理中国画传统样式对当代中国画的拓新发展,研究民族性绘画与中国文化建设之间的紧密联系,重现中国美术发展史的经典脉络,推进当代中国画的多元发展。
雅,清韵之雅——
杨晓阳
如此说来,亲缘家族的崇拜,敦亲睦族的滋养,自是中堂之绘的本然。它赋予中堂绘画某种超出画本身的意味。这类绘画也许是一门忠义的节操源头,也许是世代风雅的精神蓝本,也许是满堂喜庆的吉祥之象。在这里,绘画的画者与家居的筑者、睦亲的老者一道,成为中堂之绘的宣示者,他们共同向家人与来访者道说由来,陈明大义,持续着中堂之绘的现实演绎。
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骆献跃解释,“中堂画”意即悬于厅堂正中的大幅字画,是由书画屏风演变而来,在清代至民国初年成为中国书画的重要样式。中堂画不仅见证了中国书画发展的万千变化,也在诉说着中国人血脉中流淌的伦理观念。新时代艺术家们创作的中堂画,倡扬正大之气,踊跃创新突破,让传统活在今天,为大众展示当今中国画的“中堂”正大气象!
许江
在西泠印社理事吴静初看来,此次中国画双年展确定“正大气象”学术主题,以中堂画为创作载体,展示中国画的特殊文化价值和传统欣赏习惯,挖掘中堂画的精神内涵。他说,艺术需要传承,从经典脉络中传承并拓新发展。中堂画这种传统展示样式一直是在厅堂布置,其内容通常以体现厅堂主人的文化背景、文化素养以及其艺术品位的取向。
第四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依循“生态中觅生机、活化处继活力”的方法,以“正大气象”为主题,以中堂绘画为田园,来重建中堂绘画所代表的家国之颂、诗画之雅、民乐之风的诸般意味,再访中国书画与人居精神的内涵所在。
游于风雅敦亲睦族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文人士大夫之雅,正直清幽,乃为君子风度。他们以礼乐精神为核心修养,联通个人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他们将一颗赤子之心寄托于艺术创作,以此来升华人格理想与人生境界。故而“雅”篇之中堂画展现的是当代文人的清韵之雅、时代之风。
风,怀乡之风——
悬于高堂,游于风雅,乐于民间。
41位参展画家分别是:“风”篇13人:张道兴、陈永锵、韩书力、冯大中、方楚雄、梁占岩、刘云、徐勇民、郑军里、杨晓阳、刘金贵、余昌梅、潘汶汛;“雅”篇14人:丁中一、江文湛、王涛、戴卫、闵学林、王镛、吴静初、朱道平、许钦松、孔维克、陈琪、陈辉、许俊、姚晓冬;“颂”篇14人:许勇、吴永良、杜滋龄、蔡超、王西京、程振国、赵建成、施大畏、白云乡、薛亮、何家英、王赞、马国强、刘泉义等。
自喻“嫁”给西藏的参展画家韩书力说,他在25岁之前是绝对想不到自己这辈子会与西藏有什么交集。不曾想,1973年深秋,命运之舟竟然将他从屯垦戍边的黑龙江畔载到雪域高原,并且让他心甘情愿地在这片高天厚土生活与走笔了40多个春秋。“我努力行走在西藏大地,见证了40多年来西藏的变迁。”几十年下来,借助搭车、骑马、徒步,韩书力竟走遍了西藏。从日记看,仅仅日喀则地区,自去年8月往前推,已有92次的采风记录。
孙永
12月28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联、浙江省文化厅、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正大气象——第四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在浙江美术馆盛大启幕。展览共展出41位在当代中国画画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以“正大气象”为主题创作的256件中国画精品。
“国画之道重在舍其形似,舍其表象,而求其本质,求其本源,天地有大道,人生亦有道。绘画之道有其规律,为之画道。”跟随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回望展厅,他指着一幅幅精品力作说:“道,玄之又玄,需要我们抛弃表象的形与神,向纵深探索,只有舍弃表象才有可能进入‘众妙之门’,停留在‘形神’的表象描绘是不够的,超越‘形神论’才有可能进入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
感同身受的浙江画院专职画师、陆俨少山水画研究会副秘书长余昌梅感言,作为后学,为使自身的艺术创作保持活力与创新,唯有深入生活,通过写生观察了解山川丘壑、树木屋宇、江湖泉涧的自然状态与结构,掌握其自然规律,通过不断积累与学习,心中方有丘壑万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或许有幸一日能与天地山川互融,与时代精神合拍。
在许江眼里,中堂绘画的生存之链勾联着亲缘的滋养,承负着正大的气象。谢赫《古画品录》称:“图绘者,莫不明劝戒,着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我们可否在与家庭、与人的品性的日常相关之处,重建时代的“披图可鉴”内涵,重树媒体时代绘画可为的信念,这正是中国画双年展的策略所引领的中国绘画探索与更新的机缘。
正大气象!正,即止于至善,不偏不倚地立于至善之所,便于心灵垂直地向上提升;大,即“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让事物永无定形,永无边际却又不断地回返根源。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