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京的线描人物画受明末画家陈洪绶的影响很大,以古拙的线条结合变形,努力表现人物性格,而他的水墨人物画得到梁楷《李白行吟图》的启发,沿着任伯年的路子向前推进,人情物态,形神兼备,神奇多变。浙派人物画擅长从写意花鸟画技法中吸取,使人物画变得笔墨丰富而充满诗意,这无疑也给王京西有了参照。他的人物画在此基础上探索用墨用水之道,包括借鉴石涛山水画的优长,再加上他自身原有的那种豪迈、旷达,他画的人物别具一格,画面清新,意蕴丰富,气势撼人,为民众喜闻乐见又有精神可究。
酣春 170X126cm
西京担任西安市美协主席时创办西安中国画院,并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立院精神,屡屡创建奇功。他在美术圈子里是少壮派,现在是美术大省——陕西省美协主席,挑起了一付重担。如今陕西要重振“长安精神”,主张“博大、雄强、开放、宽容”,去年的巡回展阵容壮大,气势高昂,他的团队和他本人前途自当不可限量。
王西京是新中国美术的一个成才典范。他勤奋好学,我总觉得他就是那种好学生的形象。新中国时期成长的艺术家,长在红旗下,从小确立的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和争取当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的“三好”学生。也许正是那种经历他从小就有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具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入世精神,一种浩然正气。前面我提到他题材和画风有所转变,但歌颂浩然正气,弘扬民族精神一点也没有改变。他的艺术不是休闲乐道的靡靡之音,也不是怪力乱神的精神刺激,而是给人美的享受,积极鼓舞精神向上的推动力。他担忧民间疾苦,近几年赈灾个人捐款愈五百万元,捐赠作品达两千余幅,这在美术界也是有口皆碑的。
他说:“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中国人,一个内心存着过多忧虑、过多渴念的人,一个负担过重而无法超越的人。在日常作画时,即使就在最信笔恣意涂抹之际,我依然能感到一种无形的牵扯,我似乎总能听到我那深渊般的无告而沉默的灵魂的呼号。……我固执地走传统的路。”
山鹰 (哈萨克斯坦) 137X144cm
尼日利亚印象 230X144cm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近三十年的光景,政治运功不断,极左思潮影响着当时的各个领域,文艺政策也受到如是影响。毋庸置疑那时培养出来的艺术家一般都有时代的印记,而后的三十年改革开放,政策宽松曾让多数成年的艺术家有点措手不及,这时的王西京却敢想敢干,显得成熟果敢,他没有在“西风烈”中摇摆,而一头扎进中国古典传统。他倾心于中华文明中的澹泊明志、超凡脱俗、儒雅高贵的气质,敬慕文人画中的逸趣和人格魅力。他强调人物画“写”的效果,研究中国书法与中国线描人物画的关系,主张从书法用笔中汲取营养以提高人物画笔线质量,从书法用墨的墨色运笔中感受线象内蕴,还借鉴书法的章法将其生动的气韵与主观情感的抽象性表现移为人物画的笔墨抒情。在他撰写的《中国线描人物画技法》一书出版后,这种研究还在不断继续。
丹麦老人 126X100cm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