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遇(肯尼亚) 167X148cm
这种变化虽说并非王西京所独创,许多人作过尝试。但后来有的放弃了,有的变形夸张过度而失去了追随者,王西京则一直坚持着,作品数量非常可观,拥有特别多的喜爱者。市场广阔的刚性需求,为他提供了可以不断探索不断开拓的机会,所以他的变形夸张已成为一个新特色,作品的主观情感强烈鲜明,与他人以及与自己以前的作品都拉开了距离,作品面貌为之一变,颇具现代感,而同时代出道的不少画家画路子不变,作品也多少会有某种陈旧的味道。显然他的跨度大,风险也大。这些年来,屈原、司马迁、文天祥、钟馗、达摩、李太白、蒲松龄、曹雪芹、青藤山人、石涛、郑板桥,以及骊宫舞女、玉楼梨园佳丽频频出于他的笔下,个性形象和群像均层出不穷,变化多端。早年他创作过优秀连环画《越南女英雄》《林中响箭》,画过许多速写,也善于谋篇布局,创造力就不同凡响,到了改革开放时期自然犹如鱼入深渊,鸟归旧林,有了自由创造的天地。他不愧为高产画家,发表过五千余幅作品,每次展览都有新作面世。西安街头巷脑大小画廊会所,几乎家家西京,笔者曾到过西安,至今印象尤深。
阳光下的马赛马拉 126X110cm
阿玛 121X94cm
等待 124X96cm
去年“长安精神——陕西当代中国画名家联展”到上海巡回展出,我出席了上海美术馆为之举办的研讨会,王西京先生作为主持者出现,我又见到了画家本人,还是原来的样子,西北汉子那种高高大大、淳朴厚重、诚恳大度的形象。王西京与刘文西先生是师生关系,刘先生是浙江美院老校友,他们都与浙派人物画有着联系,受过影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诞生的“浙派人物画”在艺术上有较大的突破,技法丰富,波及全国,影响不小。浙江的后继名家也不少,但后继画家有全国影响的代表作还是不多,相比之下陕西画家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进入新时期王西京的艺术又有出其不意的发展,在题材上他开始表现古代文人雅士形象和创作古典诗词的诗意画,在技法上则完全摆脱了写实绘画的某些羁绊,而进入大写意领域。这种跨跃式的变化,让造形服从笔墨的需要,笔线的表现力和墨色的丰富变化随着作者的个人学养审美、个人情感变化而达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追求完全属于自己的那种理想化境界和格调。
优秀绘画传统滋养了王西京,他的审美感觉不断提升,作品的内蕴越来越丰厚隽永。他对于不同题材用什么技法表现有着独特的近于固执的选择,他没有“今是昨非”地否定过去,而是继续寻求最佳表现方式。他清醒地表述:“对一个当代画家而言,向古典回归并不一定意味着‘出世’,要如古人般遁迹山林去远离生活,陶渊明讲‘心远地自偏’,禅学也讲‘灭掉心头火自凉’。今天的艺术家更应在于远眺,俯视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之后,能认清本民族传统中属于人类整体的、精神性的东西,充分地理解它并坚持以当今(一个20世纪90年代人)的严肃目光去关照它,从而有效地继承和发展它,继而在真正的古典和真正的现代交叉点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王京西准确地给自己和自己的团队找到了位置。
很早就关注到王西京先生的人物画作品,他的那些代表作总能强烈地扣动心弦,印象很深。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远去的足音》为血践改革之业以唤醒民族觉醒的戊戌六君子立碑;又有赞扬“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先生》。后来的《人民领袖》毛泽东和《周恩来同志》,以及改革开放时期歌颂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春潮》和温家宝《守望生命》,都是表现主旋律高扬民族精神的巨制。与文革作品普遍的“高、大、全”倾向不同,这些领袖人物已脱离了高高的神坛来到了现实生活,观瞻这些先贤名人可以引发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而这种感觉又会是真实和亲切的。一位画家能有如许代表作立于当代画坛,受人喜爱,就非常值得敬佩。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