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1996年,杭州湖滨一公园内树立起雕塑“美人凤”,它曾承载着杭州标志性雕塑的使命,却在多年之后,在众多专家和公众的反对下最终被撤。这个杭州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公众审美”事件,在时隔N年后,依然被每每提及。
还有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第一公民”小于连雕像,“它来自于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没有人会去追究故事的真假,大家都认为它是这个城市历史的缩影。它还传递了这座城市的精神——勇敢机智、不畏强暴。”
中国美院雕塑系主任龙翔说
城市雕塑,还是一座城市最好的精神映照。“在它的背后,我们可以寻找到太多这座城市的信息。”
本报记者 林梢青
许多人认为,目前最能代表杭州形象的是公共艺术作品是三潭印月。“但它只是传递了杭州的文化和历史信息,却没有承载杭州今天的精神。”龙翔说,“其实,让现在的雕塑家来为杭州创作一件标志性雕塑很难。现在大家的审美水平都很高,要赢得60%以上市民的认可不容易。加上杭州有那么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何用雕塑的简洁语言去表现,这是雕塑家仍然需要努力的。”
“城市雕塑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处在公共区域,市民和游客可以在不经意间见到的。对城市文化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很快会领悟这个雕塑的要义。假如不了解,通过雕塑也可以迅速捕捉到这个城市的人文精神。城市雕塑,是一张解读城市的名片。”
在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龙翔看来,一座城市的标志性雕塑,是这个城市留给你的最刻骨铭心的纪念品。它在你心里刻下印记,成为日后串联记忆中人生脚步的光影线索。 城雕是一张解读城市的名片 可见,每一个热爱着这座城市的人,都对城市的标志性雕塑心怀情结。那么,属于杭州的城市标志性雕塑在哪里?或许,一些典范城市可以为我们带来启发。 龙翔说,现在,中国的优秀雕塑越来越多,但前进空间依然很大。比如杭州,能真正担得起“标志性雕塑”的作品,好像还没有。“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城雕,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认同过程。如果公众不接受,那么再优秀的作品,也只能作为一个文化现象的点缀。” 龙翔还记得,1993年第一次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看到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基罗作品大卫雕像时的感觉,“太震撼了,这就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