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中国还完全没有艺术市场。然而,从1993年第一届广州艺博会以及1997年举办首场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以来,中国的艺术市场就很快地发展到爆发期。如今,中国已有超过20个艺博会、超过4000家画廊、2000多座美术馆,并且这些数字还在每年迅速递增。2012年,巴塞尔艺博会收购了香港国际艺术展,迅速将其转化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艺博会。随着香港巴塞尔艺博会的逐年增长,另外两场于11月份在上海举办的具有强劲实力的ART021和西岸艺博会也陆续在亚洲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我不禁会想:中国藏家还会继续跨越七个时区飞到瑞士参加巴塞尔艺博会么?
左起:杨锋、张然、蔡荔馨与乔志兵在巴塞尔First Choice开幕前。图片:张然
就像前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馆长Jér?me Sans所说的一样,“如今中国人无处不在。“(他目前在运营着自己的艺术与奢侈品跨界咨询公司)当我问起他对今年来巴塞尔的中国藏家数量的看法时,他笑着说,“你没看到吗,中国人是很极端的。”——此时,藏家李琳悄然快速经过我们,她正在非常专注地看着Wolfgang Tillmans在拜尔勒展出的摄影作品–他指着她对我说,“他们可以很热闹,但同时也可以非常低调。“李琳是服饰品牌江南布衣的创始人和创意总监,她正在杭州修建一座新的美术馆,由著名建筑师Renzo Piano设计。
从0到1,中国的艺术收藏家是我见过学习速度最快的群体,他们已逐渐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资深艺术鉴赏和赞助人,正在努力与世界顶尖的博物馆机构和收藏家齐肩并进。我对他们所付出的时间、努力、对艺术的热情以及找到一件属于他们的艺术品的决心表示由衷的敬佩。
我回忆起前波画廊主茅为清在“意象无限“单元开幕时对我说的话(他已经参加过20届巴塞尔艺博会了):“全球化和地域化,正在发生。”这两个词在近几年众多艺术讲座上频繁出现,而现在看起来意义如此清晰。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