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这个人是很有意思的。看他的性情、他的画作,都让人觉得先生与江南杭城最是相得,他是该永远属于杭州的。他在杭州有真正意义上的家,他的旧居就在杭州植物园边上,今天已辟为林风眠故居。那十年的杭州时光,他办校,教书,作画,一边与西湖比邻,享受着湖光山色,也画着西湖的四时风景,家庭生活平静美好,身边有第二任妻子——法国女子爱丽丝,刚到杭州时,他们的掌上明珠林蒂娜正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在故居展厅看到一张老照片,正是杭州的夏天,一家三口站在这所房子前的一颗肥大的芭蕉边,蒂娜还是个十岁左右、活泼可爱的女孩,每个人脸上都是笑意,那真是不错的时光啊。
离西湖美术馆不远处,同一条南山路上,就是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院的前身名叫国立艺术院,后改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首任校长正是林风眠。校址就在从前的哈同花园,这是上海犹太大亨哈同送给中国太太罗迦陵的别墅,就在白堤上,取名为罗苑。豪宅别墅辗转成了校舍,也算雅事一桩。那一年林风眠 29 岁,受蔡元培先生邀请,从南京来到了杭州办学。他 27 岁从法国回到中国,27 岁时,他已经是年轻的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校长。直到抗战爆发,他随学校内迁到重庆,林风眠在杭州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十年时光。
今天的林风眠故居,在杭州依然是个清幽的好地方,林先生一家生活过的房子,就在密林掩映中,从早到晚与鸟语花香相伴。这十年也是他一生中最入世的时光,有阿波罗太阳神的精神支撑着他,于是他积极地搞艺术运动,提倡中西画风交流融合,教出了赵无极等一大批优秀的学生,还主持了第一届杭州西湖博览会艺术馆的筹备工作,他学校的画展还风光地办到了日本。
此后十年,林风眠辗转数迁,法国妻子和体弱多病的女儿留在了上海,八年后,一家人才得团圆。杭州植物园的家也历尽劫难,面目全非,房子曾经被日本兵当成马厩使用,留在家里的大幅油画作品被日本人用来遮雨,残破得剩下些破布条。此时,他的入世心也渐渐淡了,抗战期间北京和杭州两处美术学校合并后,他辞了校长之职,只想教书育人,清心作画。再归来杭州任教时,那曾经的愉悦心情,再也不复当年了。
林风眠画作(戏曲系列之一)
新的爱情或许是为了填补感情留下的巨大创伤,一年后他又有了一位法国妻子——爱丽丝·法当(Alice Vattant),她是他在法国国立第戎美术学院的同学,一位标准的法国美女,跟着他漂洋过海来到动荡中的中国,三十年婚姻生活,一起待过北京、南京、上海、杭州,养育了他们的女儿林蒂娜。一直到 1955 年,上海的氛围越来越紧张,林风眠处境艰难,一家人在上海生活不下去了,法国妻子带着女儿和女婿离开中国,去了巴西,这一趟分别直至重逢,不料竟隔了二十余年之久。
《德情映青庐——
名家故居逸事》
林风眠画作(仕女系列之一)
林风眠这个人是很有意思的。看他的性情、他的画作,都让人觉得先生与江南杭城最是相得,他是该永远属于杭州的。他在杭州有真正意义上的家,他的旧居就在杭州植物园边上,今天已辟为林风眠故居。那十年的杭州时光,他办校,教书,作画,一边与西湖比邻,享受着湖光山色,也画着西湖的四时风景,家庭生活平静美好,身边有第二任妻子——法国女子爱丽丝,刚到杭州时,他们的掌上明珠林蒂娜正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在故居展厅看到一张老照片,正是杭州的夏天,一家三口站在这所房子前的一颗肥大的芭蕉边,蒂娜还是个十岁左右、活泼可爱的女孩,每个人脸
他遇到了贵族出身的德国小姐艾丽丝·冯·罗达(Elise Von Roda),她是一名柏林大学化学系的毕业生,这段异国恋冲破阻力修成正果,艾丽丝美丽,钢琴弹得好,又爱艺术,年轻的林风眠深爱这位缪斯,但很快爱情梦碎:艾丽丝生产时死去,几个月后婴儿也死了。这是他人生中第二度的生离死别。
看过一幅林风眠以法国妻子为模特留下的画像,画中的爱丽丝优雅端秀,黑色卷发,大眼睛,藕色的长裙,倚在床边。曾有人对这位法国女人颇有微词,抨击做妻子没能与丈夫患难与共,我觉得这对爱丽丝是偏颇不公的。对一个从小生长在西方世界的法国女郎来说,爱丽丝脑子里没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中国式妇训,她只能是出于爱情,才会不远万里来到落后动荡的中国,和丈夫一起经历了中国的沦陷、中国的内乱。林风眠作为一位有爱心的丈夫,心里一定是深怀着对异国妻子的歉疚的。如果不是出于对丈夫、对家庭的感情,爱丽丝早在风华正茂时就可离开丈夫重新开始人生了,而不必等到在上海走投无路的1955年,才带着他们的女儿离开中国,去了女婿的国家巴西定居。他们都没想到别后风声鹤唳,团聚竟是二十年后。我愿相信这对异国夫妻之间,有一种对婚姻相守的默契,所以谁也未想过要离婚。分别后,林风眠曾将一句“我是有老婆的”挂在嘴上,这便是一个艺术家男人的夫妻之情了。
喜欢林风眠,先是念到这名字,林——风——眠,犹如听到轻风中的耳语一般,于是就喜欢了。看过的他的画,几乎全部是喜爱的。22 岁时,他自己改掉了“凤鸣”,要叫“风眠”,这自取的名字一定寓意着他自己的人生观吧。林风眠先生长达九十一年的乱世人生,曾经历过无数血雨腥风,惊涛骇浪,生离死别,最后这一切都化作了画布上的衣裾、清风中的耳语。林先生一生留下的话语很少,不过他有他的“画语”,知己者读画,读着读着便读到了他的心。
那时的林风眠喜欢起画秋天了,恐怕与欧阳修作《秋声赋》是一般的心境吧。从他留下的《杭州秋色》画中,你看到的是蒙蒙秋色中的无言忧伤。秋天的西湖上,黄树,小桥,孤舟,一切寂寥而落寞,又无边无际。人生的秋天,大抵也是如此吧。
与法国妻子分别后曾将“我是有老婆的”挂在嘴上
靠中彩票得的一千大洋,去了法国留学
林风眠的身世,从小就带着苦难的印迹。有人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而林风眠从童年到青年,就已跌宕得令人一唱三叹。他出生于广东梅县山村的一个石匠家庭,孩提时,林母在家中备受虐待后,与人私奔又被抓回,差点惨死在封建族规之下。骨肉连心,跟母亲有心灵感应的林风眠在那危急时刻,提着刀冲出被关的屋子,疯狂地扬言要杀光所有人,才保住母亲一条命,但母亲转而被家里卖掉,从此他再也未见亲娘。长大后他曾再三寻访母亲下落,只知母亲被卖了又卖,最后在一座尼姑庵当佣人,后来就死了。母亲命如草芥,林风眠此后一而再地画《宝莲灯》,画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令人心酸地寄托着他的哀思。本来石匠的儿子再聪明有才也只能当石匠,但忽然好运从天而降,一张彩票扭转了林风眠的命运。他靠着中奖得的一千大洋,去了法国留学,从梅县小山村到了枫丹白露大街,在法国和德国学画,然后这位英俊潇洒的中国青年遭遇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爱情。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