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学校还定期开展“科技节”、“游戏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也成为每一个社团展示的平台。留小的社团就像西溪的花儿一样,朵朵鲜艳,雅致芬芳!
镜头三:丝竹之乐我来奏
听,丝竹之乐悠悠传来。这是留小的“绿芽民乐社”。
作为始创于1886年“西溪私塾”的百年老校——杭州市留下小学,在一系列的改革和前进的步伐中,逐渐焕发出全新的面貌。每一所学校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名片,留下小学所展现的名片则是“道义、雅趣、和谐、开放”。
学校始创于1886年,时称西溪私塾。60年代为杭州市重点小学。百年沧桑、几度兴衰、屡次易名。2001年学校完成调整办学布局,到顺利完成了全部六所村完小及区属杭州前进小学撤并任务,走上了规模办学、效益办学之路。2001年秋季,由留下街道安乐街33号搬入留下大街2号。2006年学校成为浙江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目前,学校为浙江省示范小学,浙江省百年名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浙江工作基地“城乡理解教育实验学校”,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小记者站”。
【好学校大家说】
“叔叔,这只西溪小花篮送给您!”原来这是“西溪小花篮”社团的小达人向团中央少年部副部长王路等叔叔赠送小花篮呢!王部长亲切地向大家询问有关小花篮的编织学习情况,在了解小花篮复杂的编制工序后,更是频频点头称赞西溪伢儿的心灵手巧。
绿芽民乐社积极组织和开展培训活动,引导学员积极参与校园及各级各类组织的文体艺术等方面的表演比赛、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与社会上的文体艺术团队的联系,增进友谊,扩大影响,相机开展校园文化艺术的传播与交流。
“武动童趣”社团实践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阳光运动、科学健身、增强体质,提高综合素质,同时为学生创造一个趣味盎然、展示才华的舞台。五常的十八般武艺,是将兵器与生产、生活工具结合,改制出的一些兵器的另类,同时,编排武艺108法。社团的同学们耍起改制的兵器,那叫一个有模有样!
西溪小花篮是我们西溪的传统手工艺,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让孩子们体验并尝试学习这一传统工艺,是对我们本土文化最好的传承。(老师汤冬云)
“我们留下小学绿芽民乐社不仅丰富学生校园业余生活,满足学生的多元文化需求,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的学生艺术修养,服务校园,服务社会,推动留下镇中心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展示留下小学学生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学生的个性特色。”留小的老师介绍说。
【学校名片】
镜头一:我是编小花篮的“达人”
【编者按】“什么是好学校”?或许,家长心中的“好学校”,有的是历史悠久的名校,有的是升学率高的学校,有的是特色鲜明的学校,有的是教育教学设施好和教师水平高的学校,有的是学生和家长素质好的学校……其实,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而能提供适合教育的学校就是好学校。浙江在线教育频道与杭州市教育局联合开设“身边的好学校”专栏,介绍杭城N所好学校。
镜头四:我运动我健康
浙江在线·教育04月26日讯 (见习记者成竞)在这个春的季节,如果说每一个社团都是一朵花那么留下小学的学生社团,就如《春》里写的那些花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留小“飞翔健美操社”以有氧健美操为主,郑明霞老师和健美操队队员共同编排乐一套完整的健美操套路,风格青春活力,适宜社员学习。此外,为了让同学们学的更加有趣,郑老师还增加了其他健美操元素,例如,形体健身操、动感啦啦舞、竞技健身操。 留小的西溪小伢儿美术社成立于2002年9月,现有4个分社,芦苇花画社,小笋娃画社,小鲤鱼书法社,西溪伢儿印社。 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十分丰富。为让每个小朋友搭建多元展示自我的平台,学校还设立了西溪文化节,展现了小朋友们童趣、质朴而富有西溪特色的文化活动。几年来,学校的师生在实践中充实,在实践中发展,积极开发和利用“西溪文化”教育资源,以雅趣少年为培育和发展目标。 西溪小花篮社团自从组建到现在,先后参加了多次各级展示,受到广泛关注。留小的西溪小花篮以其精巧的外形、绚丽的色彩、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大大小小的来宾朋友,他们纷纷上前请教“小达人”们如何编制小花篮,还动手尝试了做小花篮的第一个步骤——搭眼。在亲身体验之后,大家更是被“小达人”们精湛的技巧深深折服,“原来一个小小的竹篮编织起来这么不容易啊……”。 近年来,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和社团建设都围绕着西溪文化做文章。学校拥有社团32个,特色社团7个,国家级社团基地1个,浙江省非遗传承点2个。(校长陈伟泉) 留小“武动童趣”武术社团成立于2011年9月。每周二下午为社团活动时间。社团目前招收社团学生30人。聘请西溪文化研究会武术分会会长胡金虎担任指导教练,学校体育教师郑安老师任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