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从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到今天的共产党人,他们所具有的披荆斩棘、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我们勇往直前、开拓进取的强大动力。党的十九大前夕,“民族脊梁——迎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国书法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用书法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史诗般地呈献一部民族脊梁的群雕画卷,吸引50多万名观众,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盘点2017,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繁荣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应和着国家文化发展建设的大好形势,我在多个岗位承担义工角色,克尽绵薄,发挥一己余热。
全球瞩目的盛会,重新定义时代的思想,让中国的发展标定新的历史方位。这一年轮的时光记忆,也因此深深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里。
这一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美术服务人民理念深入人心。新机构的成立,实现了协会在青少年和新文艺群体等群体服务全覆盖。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广大美术工作者,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新的一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力争以一批具有史诗品格、震撼心灵的精品力作抒写新征程,绘制更美篇章。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 冯 远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连 辑
2017,世界点赞中国。
桑榆晚晴,勉力敬事。在和青年同行共事中,我不光感染到朝气,还学到许多宝贵新知,同时也感受到光阴流逝的紧迫和“作品”未完成的焦虑之袭扰。友朋善意提醒:什么年龄做什么事,留点时间给自己。我常须面对“个体价值”“事业发展”“国家需要”做出选择。我很清楚: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文化艺术工作者,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每结出一粒成果,都需要无数个具有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意识的艺术家个体,以传世精神的倾力付出和绿叶陪护。个人的智慧才华终究有限,但无数个智慧才华的叠加与升华,是造就新时代高质量文艺繁荣的必由之路。
热情2017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于是,在2017年12月“民族翰骨——潘天寿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杭州站开幕式上,我想起潘老终其一生为中国绘画杜鹃啼血、拓路踏歌。在2017年年底为学院编制美术学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时,我想到以东方学为核心的视觉文化特色学科群所担负的拓路踏歌的内涵使命。在学院的艺术家们为美院历史雕塑风骨、绘画春秋的现场,我想到了艺术创造的生生不息、拓路踏歌。
我的2017年,被“热情”感动着。
迎向新的百年征程
在这一年,主题性创作组织化程度和原创性不断增强,推出了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最美中国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美术作品展”实现了为人民塑像、为英模铸魂的主题创作宗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携手建设美好世界》巨制中国画,得到200余位全球政党领袖的签名。在对外交流层面,以“丝路与世界文明”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展出了五大洲102个国家567位艺术家的601件作品,活动创办以来首次突破100个国家,也是全球迄今为止首个达到100个参展国家的美术展览。中国美术家协会通过举办一系列展览,打通国内外交流渠道,全方位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为大国画院而努力
这不是一首诗,而是中国美术学院2017年毕业季的主题。初夏开幕的那个夜晚,版画系的学生用巨大的压路机碾压出数米长的“拓路踏歌行”五个大字,设计艺术学院的鼓队敲着鼓和锅碗盘盆,引出服装设计毕业秀的长长模特队,每个在场的人都踏歌而舞。今年的毕业季正是从这里拉开帷幕。
在通往文艺高峰的路上,美术工作者也高擎理想和信念的旗帜,砥砺奋进,铿锵前行。这一年,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用理想镌刻时光,用艺术成就梦想,以更饱满的激情,在美的创造、美的传播中,深化固本开新的努力。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 江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陈洪武
今天,本刊约请美术界的“行动派”岁末回首。他们的记述,体现的不仅仅是个体的思考和努力,更是时代见证——那些延续民族文化血脉的开拓,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注入新时代的充沛活力;那些中国大地上最生动的实践,共同见证一种思想改变中国的力量。
新时代新蓝图,犹如拓路踏歌的鼓点,久久擂响,激荡我心!
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以习近平教育思想和文艺思想为根本遵循,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美术教育发展道路,迈出新的步伐。
这一幕长久地刻在我的心里。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部分洪亮宣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这“四者”思想中,前二者指明主体担当,后二者突出根源使命。这不正是拓路与踏歌吗?不正是先进文化不断拓路的引领、践行与优秀传统踏歌而行的传承、弘扬吗?
我的2017年,被“热情”温润着。
家国情怀还蕴含着对人民的深沉挚爱。一年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等公益活动,广大书法家走进社区、乡村、部队、学校、厂矿等,努力为人民书写,把一幅幅饱含情感温度的作品送到百姓手中,暖进百姓心里。书法家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心灵也得到净化与升华。
回首2017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在中宣部、中国文联领导下,积极组织书法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举办“辉煌历史——‘一带一路’诗书万里行”主题实践活动,书法名家主动走出书斋,深入西域边陲、东海港口采风,感受火热生活,讴歌时代巨变。同时还举办“中国精神·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法作品主题创作暨全国基层巡展”,为社会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体现了书法家融入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拓路踏歌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可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指导文化工作的重要思想与核心理念之一。
——编 者
今年10月,巴西将我的作品《孔子》铜像立于库里蒂巴市政厅及州政府前广场,并将此广场命名为“中国广场”。巴西人民的热情,再次说明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智慧可以为人类共享。这份热情同样传递到白俄罗斯、乌克兰。在中国与白俄罗斯、乌克兰建交25周年之际,我的《问道——孔子问道于老子》组雕立于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中心位置;《灵魂之门——塔拉斯·舍甫琴科与杜甫对话》组雕立于乌克兰首都基辅市中心,表明通过艺术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所有爱好和平与发展的人民之意愿。尽管东欧冰天雪地,但文化的热情温暖着这片大地。白俄罗斯、乌克兰人民为铜像献花,这热情使我继续升温,倍觉文化交流的本质是心与心的交流,它更使我坚定未来为新时代再创新美!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2017年,是砥砺奋进五年的收获之年。伴随着祖国的强盛,中国国家画院一路前行,完成诸多艰难任务,开创全新局面。为推进落实在国家“十三五”期间“全面建设高水平国家画院”的任务目标,中国国家画院着力在“‘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中国国家画院院址东扩工程、《中国美术报》建设、“岁月丹青”“南北对话”“新中国美术家”三个系列艺术家档案收集与抢救项目、中国美术海外推广工程、“写意中国”年展品牌延伸、“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广西与延安长期定向扶贫工作,以及院内管理各项建设等八个方面发力,均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绘制新时代最美华卷
我的2017年,充满了热情……
丁酉记岁
2017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团结引领广大美术工作者,推动各项美术事业稳步向前,用手中的画笔绘制新时代最美华卷。这一年,协会高度负责地组织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引导广大美术工作者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大召开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丰富内涵、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并在实际工作中完成一系列重大部署。
一年来,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建立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中国梦、青春梦、艺术梦有机统一的文化信念和艺术理想。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上,从招生改革入手,以独特的“央美命题”选拔新生;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入手,推出一大批特色课程,形成学科交融、综合学习新模式;从社会实践入手,带动学生走向人民和生活的大课堂,在画劳模等活动中感受时代,在采风写生中认识社会;从弘扬传统入手,举办王琦、李桦、宗其香等名家名师研究展,全面梳理校史,探索建立高等美术教育的中国模式。美术学、建筑学研究生教学评估获得国内外专家好评,美术学、设计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快车道”。一年来,全院创作科研成果丰硕,举办了“文明的回响”系列展览“中华匠作”,策划组织反映治沙绿化的“沙海绿洲”大型美术展,参与承办体现“右玉精神”的“绿色丰碑 久久为功”油画摄影展,专业骨干教师在“最美中国人”主题创作和国家重大主题创作中投入心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会徽设计等产生广泛影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第三届CAFAM双年展和大量的教师个展、联展呈现艺术多样探索格局。在国际艺术交流上,“美术史在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发展论坛”、国际木口木刻版画作品及文献展、EAST—科技艺术教育国际大会、“未·未来”全球教育计划等项目拓展了国际交流与对话的维度。习近平总书记访问越南期间,观赏了中央美院壁画系创作的“越中友谊宫”大型壁画《山水相连 友谊长存》,给全院师生以极大的鼓舞。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杨晓阳
这热情,来自于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解,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为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及时策划“美在新时代”展览。展出的徐悲鸿、齐白石、傅抱石等大师作品,点燃公众巨大的热情。每天一公里长的观展队伍,表明人民对美的渴求,对经典作品、对大师的崇仰。情感的温度,让数九寒冬的寒冷化为新时代美美的春意……这热情,源自于优秀作品的精神感召力,源自于积蓄在人们心灵深处的民族文化自信。这热情,激励我们将国家美术殿堂办成大众享受美、接受美育的课堂。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