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望广大美术工作者自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信守“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传统艺术观,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命脉,涵养核心价值源泉,努力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谱写新的绚丽篇章!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作为新时代的书法家,应当时刻怀揣家国情怀,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只有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与传承,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才能强“根”固“魂”,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并非简单复古、一味守成,而是既要传承,又要创新,即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做到援古证今、古为今用,又做到关注现实,聚焦当下,紧扣时代脉搏,回应社会关切,努力构建中国文化艺术的当代话语体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更非盲目排外、故步自封,吸取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合理内核,在守住本源的同时,做到辩证取舍。
同时,2017年,我在回顾1985年从古都西安骑行四个月到达新疆,开始长达30年表现丝绸之路题材创作的基础上,总结性推出“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美术作品暨创作文献展”,巡展10省市,汇报30年来对丝绸之路的考察、写生、创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得到各界广泛支持,我深表谢意。
2018年,是一个新的开端。中国国家画院将继续不懈努力,不忘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
新时代的中国,文化自信之光,烛照文化强国之路。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 徐 里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拓路踏歌。拓路,道路的开拓;踏歌,踩着歌声的行走。南宋马远有一幅《踏歌图》名世——在层峦叠嶂的背景下,一群农人踏歌而行。画家所画的不仅是农人的欢乐,更是对南渡北归、家园故土的噎心想往。这颇有些生疏的词组,将道路与行走联接在一起,将开拓与归返联接在一起。
中国国家画院强调以创作研究为中心任务,以作品为立身之本,在这一核心思想基础上,提出努力建设“大国画院”的构想。我所理解的“大国画院”,要能够真正引领国家美术的创新潮流,在世界范围内代表中国特色,在国内代表国家水平。“大国画院”水平要高,影响要大,学术要有深度,用人制度要新,关键在于出人才、出作品、出成绩,而不是在规模上求大。2017年,我们在为之努力。
书法:梁永琳
党的十九大精神给我以新的鞭策,以传世精神而为传世之作,不惟是我人生的事业追求,也是生活的内容支撑,更是生命的价值内涵,还是一份现世的责任与使命。
2018年,中央美院将迎来百年华诞。在迎向新的百年征程之际,全体央美人将奋力谱写新篇章。
这一年年初,我参与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向公众展示后,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陆续悬挂于馆内厅廊墙面,从此中国公众和国际游客能够在该馆观赏到中华文明历史。这一年,我在中央文史研究馆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百篇”之后延展“百系列”,组织筹划编纂艺术经典百部,已陆续进入编写。继而联络国务院参事室、中国文联、国家民委,筹划“中华家园”美术创作项目,以“四海一家”民族风情和“锦绣河山”中华风物百余个选题,组织海选作者和草图评审。这一年,我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任上,带领大家筹划组织达·芬奇、西方现代绘画之路、吕佩尔茨、张仃、布德尔等多个艺术展览,受到公众欢迎,确立一流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应有形象。这一年,我还在兼职上海美术学院院长岗位上,引入国内外优秀师资、公开选聘青年人才,从抓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管理入手,推进文教携手、资源合作共享,助力学院改革发展。这一年,我认真创作了《苗族大迁徙舞》《盘古开天地》等作品,又参与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之《汉武帝经略边疆与开通丝绸之路》创作,还受邀在天津美术馆举办个展等活动。
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美术创作以审美方式把握世界,反映社会,并诉诸人们的感官与情感,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还承载创作者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履行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和引领风尚的社会功能。因此,广大美术工作者不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技艺,还需在艺术创作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深厚的学养,走出个人“小我”,走进国家“大我”,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2017年,无论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文化传承·丹青力量”系列展、主办并已启动的《话说雄安》百年长卷创作工程,还是本院艺术家创作的全景式写实主义重大历史题材中国画《换了人间——1949·北京》,都呼应了国家发展的重大主题,彰显时代变迁与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韵与风骨,体现出创作者的大情怀、大气度与大格调,引领时代风尚,勇攀艺术高峰。
“文心继代千年后,尽在精神高蹈间”。以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托举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是当代书法家应有的生命自觉。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