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物:就是本质的事物
清影画廊
9月21日-11月20日 浙江美术馆
58岁的施慧说,这是我“人生意义上第一个个展”。她出生于美术世家,祖父毕业于上海美专,父亲毕业于当时的浙江美院,施慧在襁褓里就喝着艺术的头口奶。许江说:“这种非常悠远的家教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这个东西滋养了她,她有一种文化素心、江南朴质。”年轻时的施慧很漂亮,有几分像袁泉。据说当年许江追求施慧,用掰手腕的招数,赢了施慧班里的全体男生。
9月20日-10月6日
9月17日-10月2日
8月31日-9月25日 三尚当代艺术馆
说到实验性很强的本次展览,许江说:“我相信大家会有点晕,但我相信人民群众能看懂。”他最后总结:“实验永存”,而施慧的纤维艺术代表了美院的实验传统。
一天和另一天-任婕个展
什么是“质物素心”?中国美院院长许江的理解是,“质物就是本质的事物,素心就是非常简朴的内心。”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施慧,“那就是素心”,许江说。
让人感受朴素的日常劳动带来的美
这种艺术创造的快乐,她也想传递给观众,“人在当中行走,不是只看一件作品,而是要用手去触摸它,感受它的质地。”施慧说她的纤维作品欢迎观众触碰,“因为我觉得艺术离生活很近”。
“我作为杭州的艺术家,如何呈现杭州?”施慧指着作品《老墙》说,“我家就住在吴山下面,经常看到那些老墙,这种老墙越来越少了。北方的墙很尖锐,摸上去很硬。南方的墙,你看吴山的墙上面生青苔了,跟我纸浆浇上去的感觉很接近,是很轻很朦胧的一个墙,和吴山清晨的意境非常吻合。”
记者 戴维
在襁褓里就喝着艺术的头口奶
“纤维艺术是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编织的本相就是针脚细密,从微观入手。它像女性的生命史诗,不断织,又不断拆。”策展人高士明用诗性的语言描述,“她(施慧)从虚空中凝结出一种构造,扑捉住风的运动与痕迹,大自然最轻柔的呼吸,从而据有了它的身体。”
施慧的纤维作品《老墙》 摄影 朱春杭
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开幕式就在“绳雨”中进行。观众都站在洁白的“雨林”里。“这其实是我的最新作品《归一》,里面的粗绳全部手工制作,用了能想到的各种编法。我想表达‘一根绳索’‘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寓意。”施慧说。
作为艺术家,许江和施慧,一动一静,风格迥异。今年,两人在德国联合办展,许江拿出了表现浴火重生的巨型“葵”雕塑,而施慧展出的是纯白的《本草纲目》,这是她吃了两年方回春堂的中药后得出的灵感。镶嵌在纸浆做成的纤维“书页”上的,是干花、丝瓜络、小麦等,许江用“脉脉无语,静水流深”八个字形容妻子的作品。《本草纲目》也是本次“质物素心”展的重头戏。
施慧谦虚地回应:“以质朴的技术、繁复的劳作、潜心的意念、平和的心态,来继续我的创作之路。”施慧说,纤维艺术技术上非常简单,让人感受朴素的日常劳动带来的美。“今年我发动我的研究生一人做一个,我教他们怎么拉线,怎么穿孔。他们拉了两条线手就不行了,我现在好多了,原先手上都是茧。”创造,是实打实的劳动,一个纤维框架的拉线,施慧要两天完成,全是纯手工。施慧曾向做棕绷的老人学习,“他这根线拉过去以后,用一个木栓拴住,再拉另外一根,这样就不会松掉,棕绷要拉得很挺的。”
原标题:女艺术家施慧用纤维艺术呈现杭州
许江和施慧是著名的艺术家夫妻。许江的主业是油画,施慧从事的是类似雕塑的纤维艺术。上世纪80年代,世界纤维艺术大师、保加利亚人万曼来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讲学,并创建了“万曼壁挂研究所”。施慧是万曼的得意门生,也是中国第一批创作纤维艺术的年轻艺术家。
质物素心——施慧作品展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纤维,心维,思维——中国美术学院 纤维与空间艺术展
明天下午五点,走进南山路的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你将看到100多根绳子像暴雨一样从天而降。这不是科幻片,这是女艺术家施慧的纤维艺术作品展——“质物素心”。
这场“质物素心”展将为期15天,免费对公众开放。
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系列活动:
来源于古老壁挂织物的现代纤维艺术就是一场向生活的致敬,它利用各种能得到的纺织物塑形。施慧深谙其道,并被艺术界称作“炼金术士”。她用纸浆做的假“太湖石”在汉堡艺术馆门前矗立,用龟背上的刻字做的《寿》入选洛桑双年展。西洋的实验艺术和中国的造物传统在她身上融洽地嫁接。
素心:就是非常简朴的内心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