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胜利渡长江(雕塑)集体创作
铸魂鉴史,雕塑艺术家们用作品表现着可歌可泣的人与事,铭刻了不同时代的印记。1922年春,赴法留学的李金发为他的同学林风眠和刘既漂分别创作了石膏像,后又制作为石质雕像,入选巴黎春季展览会,这是中国雕塑家的作品首次参加国际美展。1926年李金发创作完成《蔡元培像》,1933年江小鹣创作完成《孙中山总理铜像》。这一代的雕塑家从西方引来肖像塑造法和纪念碑建造法,不断尝试将西方古典写实手法与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相结合。
大阿福(雕塑)喻湘莲、王南仙
1982年全国城市雕塑规划小组的成立,在组织建构上对城市雕塑的科学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随后城市化建设高潮的到来使得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迅速发展。广州的《五羊群雕》、兰州的《黄河母亲》都成为城市地标,香港的《紫荆花》和澳门的《盛世莲花》则以区域元素结合中国传统装饰工艺展现出城市雕塑的新貌。潘鹤创作的深圳城市雕塑《开荒牛》不仅成为深圳的标识,更是公众心中的精神意象。拱背屈腿却毫不妥协、倔强向前的开荒牛,正在拔起盘根错节的树根,成为迈向美好未来的探路者。在历史长河中,那些面对荒芜且无可依傍,以极大勇气和使命感完成超越与重建的开拓者们,已经凝练为“开荒牛”的符号被我们铭记。中国几代优秀雕塑家以炽热的民族情感和艺术家的良知,造就了一座座时代丰碑,当代中国城市雕塑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度,彰显着中国的文化自信。
开荒牛(雕塑)潘鹤
梁思成说:“艺术之始,雕塑为先。”一部雕塑史是一部艺术史,也是一部文明史。无论是原始的朴拙意象、秦俑的装饰写实、汉代的雄浑写意,还是帝陵的程式夸张以及民间的朴素表现……各个历史时期的雕塑作品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非凡智慧,彰显着中华儿女的卓越创造。
百年中国雕塑既是东西方优秀文化融汇的结晶,也是雕塑艺术对于时代的深刻反映。雕塑家们身处伟大时代,文化自信逐渐成为这一时期中国雕塑的重要标志。中国美术馆馆长、雕塑家吴为山表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几代中国雕塑家用指纹和刻痕,将民族精神铸就为不朽的丰碑,成就了无数永恒的经典。这温度依然激励着雕塑家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