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凤被拆除
美人凤雕塑的由来
“美人凤”高12米,用青铜浇铸,重20余吨,基座采用良渚玉壁的造型。设计师宋云鹤说,整个雕塑力求展现西湖的阴柔之美,既富于地方特色又有浪漫的神话色彩。
美人凤
城市雕塑要符合民意?
如何组织城市雕塑创作,也是一门科学。我们不妨探讨一下组织这次创作中的经验与教训。我感到,如果要走群众路线,就应该贯彻始终,不要有头无尾,流于形式。重要的雕塑,招标面要广,实行真正公平合理的竞争,广招贤能,为有识之士创造竞争的条件。绝不能只看到眼皮下几个人。
城市雕塑在杭州已在迈步。能迈步前进,本身是好事。鉴于浙江的城建与城雕仍处于后进状态,气可鼓而不可泄。杭州所需要的不是几个、几十个雕塑,而是成百成千的优秀传世作品。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宋朝陈郁在《话腴》中写道:“写照非画物比,盖写形不难,写心维难也。”《凤》雕作者虽然花了很大的力气,但对女性优美的内涵感受不深,功力与劳动未能发挥到一定的水平,尽管有好的愿望和可取的构思。
“美人凤”由园文局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宋云鹤设计,杭州市城雕院高级雕塑师唐澄波、陈树仁雕塑。作品取意于苏轼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吸收传统的飞天造型,把绝代美人西子与“百鸟之王”的祥瑞凤凰融合成一个人身凤尾的“美人凤”,手持明珠,展翅欲飞。
城市雕塑必须与周围环境紧密结合。以色彩为例,《凤》雕与周围自然景观不够协调,缺乏对比呼应。以景深而言,显得体量稍大。这件青铜材料的作品色彩阴暗,色质沉重,有碍西子姑娘飘飘欲仙的秀美形象,与西湖的湖山景色不能形成互补。如果采用明快的石材(如汉白玉)也许会好些。
城市雕塑问题近期总是成为人们的人们话题。从北京的央视大楼“大裤衩”,苏州的东方之门“大秋裤”,到洛阳的北大门“红腰带”。似乎这些城市雕塑总引来批评声声、质疑声声。城市雕塑被认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那么这一标志是不是应当倾听民意呢?是不是只有大众欣赏了喜欢了才是好东西?今天我们来说一说2003年一尊城市雕塑被拆除事件——杭州美人凤。
杭州城雕方案征集始于1993年2月,评审委员会在广泛征稿及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立了以金龙玉凤、西子姑娘、西湖明珠为城雕创作题材之后又从省、市美术界近20个方案中确立了“美人凤”的构思。经省市城建、园林、美术、旅游界专家、学者多次认真评审,作者反复修改。
同年被拆除 被指有安全隐患
随后,作为杭州“城标”的美人凤雕塑也在同年被拆除,虽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出于两个原因(一是西湖湖底隧道工程其中一个出入口正好位于美人凤雕塑的基座附近,而“美人凤”数十吨吨位的建筑放在隧道上方,会给安全带来较大隐患;二是湖底隧道调整了湖滨路与南山路的线型走向,调整后的湖滨路将向景区内切入,这样一来导致大体量的“美人凤”与新拓道路距离太近,不适合再放此处。)还是把它大卸三块,暂时存放于杭州雕塑院内。
有专家说:“一件成功的创作方案,还不等于是一件成功的伤口它只是个方案。最后是否取得成功,还涉及很多技术性、艺术性的问题。有水平有经验的雕塑家,非但可以使方案付诸实现,而且可以以其坚实的基本功、精湛的技艺、丰富的修养作保证,而使成功的方案更上一层楼。与此相反,作者达不到一定的水平,尽管有好的设想、好的构思,也往往无法使它真正成为好作品。”《凤》雕的构思本身并不成熟,称不上“成功的方案”。大家提了许多意见,作者并吸收其有益内核。相反,放大后,更拓展原存的某些弊端。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形象不美。《凤》作所要求的形象是集江南美人于一体的典型。而现在给予人们的,却是一个紧张、锁眉、貌不惊人的一般女子。人物形象,至少包括人的比例、运动、动作、解剖、结构、特征、表情及内在精神等诸方面,这些要素构成人物的整体形象。而《美人凤》头大身壮,缺乏秀美女性身段的比例。似舞非舞,似跃非跃,为了拿珠特意摆了一个姿态,显得造作,较难体现秀美的内蕴,由于运动的韵律与节奏不足,故而显得单调。
如今,放置美人凤的地方矗立起了一块清朝乾隆皇帝御笔“杭州西湖”的题词石刻,在石刻的另一侧还建起了一个名叫“晚香”的亭子。现在已经成了老年人的乐园,亭子周围的空地上还自发地形成几个戏曲角落。在这里,演员和看客是流动的,琴师将二胡往膝上一搁,柔软的旋律从琴弦之上流淌而出,按捺不住的看客便咿咿。
翻铸前,不妨更多更广泛征求各界的意见,认真地研究探讨并修改,不要等到翻好了再拿出来。这是教训。
城市雕塑有其独特艺术创作的规律。首先,它的内容要考虑到城市的历史渊源、风貌特点及未来的远景。是集时代精神、民族气质及地方特色,包括环境美、造型美、结构美与色彩美的和谐体。群众献策征文活动中多数人提出“欲把西湖比西子”的设想并不坏,以神话中的凤凰比喻杭州也未尝不可。龙与凤本身是浪漫主义神话了的创造物。新中国第一个出国文工团的胸章就是按照郭沫若同志建议,用凤凰为标志的。我国国际民航标志也是以凤凰为图案的。问题是,《凤》雕未能解决好凤与美女之间有机和谐的统一,两者强硬凑合在一起,看上去凤不凤,人不人,缺乏美感。这在一开始大家评议草稿、初稿时就提过意见。看来未能妥善解决。
城市雕塑又应力求简洁、明了。《凤》雕题材本身具有神话色彩意味,得在处理手法上却是面面俱到的写实描写,缺乏夸张和韵律的体态。使飘飘欲仙的《美人凤》难以飘然扶摇,很难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浪漫主义联想。其实一些抽象、半抽象处理的手法,又何尝不可以尝试?(例如雕塑的下半部,本可以浑然一体。)《风》作的别一个弱点是缺乏整体性,棱角多而零散繁杂,未能充分利用线与块面的有机组合,加强人体向上飘动的势态,手法上该虚的未虚,该传神入化的地方又显不足。你看《凤》侧面看还可以,正面,站在稍远距离上看,它的形状像不像一个十字架?这就是大效果上出了问题。有些雕塑,小稿看了还可以,一放大,空了,经不起推敲。室外雕塑,要注意远看取其势,近看取其质。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