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中吸引人的还有来自第三工作室柯飞羽的作品《海》。一个倒四角形的玻璃制品,伫立于一片细沙之上。从侧面向里望去,在光线的作用下,一片绚烂华丽。让人惊奇的是,从每一个侧面看去都是不一样的花纹图案,有的侧面是层次分明的波浪状,有的侧面则是如同深邃的星空。“因为我在制作这个作品的时候,一面倒的是条状玻璃料,一面则是粉碎的,所以烧制出来形成这个样子。三工追求从材料中挖掘出新的东西,探求一种和谐。”
今年的学生作品展已经是由美院雕塑系学生会主办的第15个年头,它已经成为美院学生展现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它所传承的意义不言而喻。据了解,此次展览对公众免费开放,展览将持续至本月的22日。
昨日,主题为“加减之间”的中国美术学院学生雕塑作品展在美院南山校区的美术馆开幕。本次作品展展出的五十余件作品均为中国美院在校学生的雕塑作品,据记者了解,本次展览不同于往年的“自选作品展”,今年的作品经过筛选以后更具代表性,也更加能突出美院雕塑系五个工作室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据悉,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从2003年开始实行新的两段制教学改革模式。学生们在接受了基础公共课程教学后,各自选择在五个不同研究方向和特色的教学工作室里强化专业方向、突现艺术个性。
第一工作室的刘金龙作品《如果可以有》,像是一个缺少了工具的工具箱,其中的工具包括了老虎钳、扳手、刻刀等,用了负形的手法来加以体现。规整的模型器具,统一的尺寸,在同一个木盒中。这件展品引起了不少人驻足观赏,当记者问起这件作品蕴含的意义时,作者刘金龙这样解释:“一工着重于具象雕塑,我想体现在某种规则下,统一之下产生的弊端。”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