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内部相较之前没有太大变化,它沿用了上林苑之前的装修,而桌椅、板凳、茶具、健康监测的设备等是重新添置的。”景上书院总经理助理陈女士说。景上书院从去年9月开始筹建,将近一年时间,现在的景上书院一个月举办一到两次的艺术活动,不仅是喝茶、看展览、参加雅集活动的好去处,更有茶艺、书法、瑜珈、插花、烹饪等培训项目。
前些日子桂花正浓的时候,景上书院绿意不减。书院举办了一场讲座,由山水画家茹峰从宋元明山水画经典谈中国画的欣赏,这是一场关于山水的讲座,一次传统文化的回归。“类似的文化艺术活动,我们还将延续下去,让景上书院成为一个市民游客喜爱的文艺佳地。”
在景上书院当一回鉴藏雅客
相比于西湖周边的其他去处,植物园显得格外清静。从植物园北门进,沿着石板路一直走,到了莲池后向左,原上林苑旧址——景上书院便坐落于此。如今,景上书院设有画廊、国学大讲堂、茶艺课堂,更推出了与众不同的营养厨房等。
转型后的杭州国画院美术馆是以中国画为主,结合书法、篆刻等我国传统艺术的专业性展馆。展厅面积达1100平方米,展线总长168米,以“美丽中国、杭州样本”为立馆方向,以“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为学术宗旨,以“坚持中国特色,服务广大民众”为工作目标,集中展示传统的中国画、诗文、书法、篆刻等作品,培养并推出诗书画印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中国画人才,开展以杭州为重点题材的中国画创作、研究和交流活动。
在杭州国画院美术馆看一场精品展览
在宝石山下黄龙洞景区,沿浙江图书馆旁一幽径向上,别有一庭院,伴着淡淡的桂花香,走进依山就势而建的徽派建筑院内,琴棋书画诗书茶各占一室,清雅之气便扑面而来。这里便是井外天文化村。
“在西湖边建一个中国画美术馆”,是不少杭州本土书画家的心愿。2014年3月,杭州国画院美术馆开始筹建,选址原抱青会馆。位于葛岭脚下的抱青别墅,建于1907年,它的红砖青瓦给无数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西洋古典巴洛克建筑风采,同时“洋为中用”,留有中国传统建筑,是杭州西子湖畔的亮丽风景线。
在“香菊——香道馆”里,在略带表演性的程序中,通过眼观、手触、鼻嗅,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领略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艺术,在一种久违的仪式感中追慕前贤,享受友情。在茶道馆,品赏茶之道。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里还有“银阙——珠宝、礼服馆”,从以色列引进的ISD Holyland,有着40余年历史的钻石公司,这里也可欣赏到来自世界上最先进的切割技术打造而得的钻石。
在井外天文化村做一个文艺村民
“我在这里有个书画工作室,天天来这里练字,和师友交流字画心得,把玩欣赏古玩字画。从去年开始,应‘还湖于民、还园于民、还景于民’要求,我们井外天便顺势向文化艺术村落转型,第一场活动便是我的书法个展。现在,我们经常策划一些文化活动,每周都有茶道、书道、琴道、影视等培训或交流。”
文化村是主人朱建伟前几年花巨资和时间打造而成,“这里原有一口明朝古井,井圈上有‘九间港’三字。我在这里改建了九个院落,依山铺就,如莲花散开。”朱建伟文武皆能,曾是省拳击锦标赛的冠军,后来做了警察,再下海从商,如今更是风雅之士,是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也是市政协书画研究院副秘书长。
“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秋天是杭州一年中的黄金时节,行走在如诗如画的西湖边,在林木掩映之中,迈入一些由高端会所转身而成的文化主题院落,从西湖会转型的开心茶馆茶香缭绕,抱青会馆转型的杭州国画院美术馆翰墨飘香,井外天转型的文化村和上林苑转型的景上书苑有着浓浓的文艺范儿,小隐园转型的中华文化展示和大宅门转型的西湖雅舍让传统文化回归心间……环湖游走,与文化艺术来一番不经意的美妙邂逅。
“我们现在一直在摸索,也策划承办了许多活动,诸如国学、古琴、古筝、箫、茶、香、书、画、酒、花、陶瓷、拓印、诵读、戏剧、汉服、旗袍及手艺品等沙龙或培训,公益性和营利性兼备。”朱建伟说,“我喜欢跨界,也善于跨界。我的期望是,通过一些有实力的文化艺术机构的引入进驻,井外天探索出一条书画文艺创作、鉴赏和收藏良性互动的转型之道,最终会成为杭城一个知名的文化村落。”
据美术馆负责人介绍,杭州国画院美术馆从8月开馆,到现在正在举行的是第四个展览。开馆展览“美丽杭州”中国画邀请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吸引上万人参观欣赏,“美术馆除了举办展览外,为了更好地利用平台,面向广大市民观众,晚上也对外开放,并举办了‘抱青风雅夜——文化分享会’系列活动。其中每周一举行国学讲座;每两周举办一次文化分享会,包含音乐、书画、收藏、戏曲等内容。同时开展了学术活动,例如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抗战诗词书法作品展、‘荷风桂雨’主题中国画展等展览期间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召开座谈会、开设书画体验课堂,不断推出诗书画印四全人才,紧紧围绕弘扬传统文化,服务广大民众,打造出一个良好的公众服务平台。”
杭州国画院院长、著名书画家金鉴才在开馆当日表示,杭州国画院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播。正本清源、培养诗书画印全面发展的中国画年轻人才和组织以“杭州”为重点题材的中国画主题创作,是杭州国画院的重点工作。
大厅里精心摆放的茶艺术,美观而富有层次感。书院定期开设的茶文化讲座,通过对茶的学习与交流,品味分享,了解茶文化理论知识,参与茶艺冲泡实践活动并与生活实用相结合,有一种边玩、边学、边交流的艺术享受。“人员组织架构全部更换,很多特色之处和以前大不一样,我们需要从中摸索出一些模式,这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现在模式基本稳定了,”陈女士说,“像我们的传统文化培训,要找到一些这方面的专家老师来给我们讲课,本身也许没有这样的资源,需要慢慢积累,我们的部分客户也是从公益开始做起,他们对老师所教的各方面比较认可,他们会来报名参加培训,在文化交流的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在井外天文化村落里,“幽兰——西泠印社篆刻馆”进驻其中,季关泉、何涤非、王勋、李夏荣、蔡毅强、杨祖柏、柳晓康等西泠印社名家作品长期在此展出。“尤其令人高兴的是,每周二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周文清老师亲来这里给大家上课,更是吸引了许多书法爱好者一起来听课。”
开馆2个月以来,美术馆负责人也坦言开展美术馆工作还是存在着一些压力,“一要保持质量,要体现出学术价值,二要做出影响,展出的作品又要深受老百姓喜欢。因此我们也在不断做调查,了解观众的需求,听他们对展览的看法,并及时做出调整。”
如今,景上书院转身为集古美术、今艺术之精鉴、讲学、珍藏于一身的雅趣文化交流平台。依托浙派书画深厚底蕴,书院开设了陆俨少艺术研究会创作基地,常年举办各类艺术雅集展览。去年底举办的新浙派画家作品展,更是景上书院成立以来首次活动的精彩环节,此次展览集聚了茹峰、赵跃鹏、周燕等三位知名艺术家的精品力作。艺术界、企业界、媒体界、众多艺术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感受新浙派画家作品的美学体验,感受“持心御气、明正精一的花鸟世界”,“万物静观皆自得的重于理法心绪”以及“清旷虚静的境界”。
8月18日,由108岁的抱青别墅(抱青会馆)转型的杭州国画院美术馆正式开馆,免费对公众开放,并同期举行了“美丽杭州”中国画邀请展。作为开馆的第一个展览,集中展示了153件由在杭的老中青中国画家精心创作的作品,作品题材涉及人物、山水、花鸟等,多角度、多风格地描绘了杭州的风景名胜、山水人文、城市新貌等,其中包括了柳村、卢坤峰、童中熹、吴山明、杜曼华等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们的精品力作。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