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播撒中国文化的“种子”
就在今年春节,浙江紧扣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赴21个国家的35座城市开展110多场海外“欢乐春节”展演活动,杭歌的演员也在其中。“在美国的一个残疾人学校,孩子们是含着泪看完演出的,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崔巍说。
眼下,杭州正在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如何提升“文化自信”成了与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在崔巍看来,一方面要加强文化交流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团体、地域、文化背景,选择不同的文化输出形式;另一方面,除主要内容外,应策划衍生其他的小项目,比如文艺讲座、座谈、演出、展览等。
以艺术交流促进文化自信,何水法一直在实践。去年5月,“万紫千红——东盟国花精品国画展”在北京举行;9月,“湖上留香——何水法G20国花精品国画展”在杭州举行;12月,他又专程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孟加拉国进行艺术交流……
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祝平说,杭州正朝着建设世界名城目标迈进,文化的对话成为必然和必须。“一方面要秉持大气开放精神,大胆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要秉持交流互鉴和谐共进理念,讲好杭州故事传播杭州声音展示杭州风采。” (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
借“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外文化交流
“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到了‘一带一路’建设中来,已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我们应该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何水法说。
何水法今年的一份提案是《以国画绘国花,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在何水法看来,美和微笑一样,是一种世界语言。“国花,代表的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用中国画的笔法画他国的国花,是对中国文化以开放的姿态走进世界的一种表达,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
过去几年,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何水法一直关注青少年文艺教育、文化古迹申遗等。今年,他关注的是“一带一路”文化交流。
“杭歌”已有58年的历史了,演员遍布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他们就是中国文化的“种子”。按崔巍的计划,其另一部代表作《遇见大运河》今年将踏上世界巡演之路。
2016年G20峰会期间,《最忆是杭州》文艺晚会让世界记住了杭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朗读者》等综艺节目倍受关注……
杭州与世界的文化对话成为必然和必须
在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紧扣“一带一路”战略热议“文化走出去”。
世界文化名城是指在世界上有着较大文化影响力和较高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誉度的城市。杭州是自信的,因为它是中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我国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西湖、钱塘江、大运河、良渚遗址等历史文化遗迹,还拥有阿里巴巴、网易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去年,G20峰会又把杭州推上了世界舞台,其城市品牌和文化影响力显而易见。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歌舞剧院院长崔巍是《最忆是杭州》的主创人员之一。今年她建议的核心内容是“文化走出去”。“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崛起,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全面发展的关键之一,‘文化走出去’是这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崔巍说。
而对于杭州而言,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杭州提出了新的目标:要厚植创新活力之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文明之都和东方品质之城特色,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就是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在这一点上,刚从美国演出归来的崔巍感触颇深,她说:“我们到美国去演出,只要说我们来自杭州,大家就都知道了,以前我们要反复解释,‘我们来自杭州,一个距离上海1小时车程的城市’。”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