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由关山月美术馆策划的 “深圳·中国写意油画巡礼”展览作为“文脉传薪——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的平行展也在大芬村美术馆展出,在充分发挥知名写意油画艺术家“传、帮、带”作用的同时,也为深圳老、中、青三代写意油画家们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据了解,“深圳·中国写意油画巡礼”展出59位深圳写意油画家的百余件作品,展示深圳写意油画家们探索的新成果。
“文脉传薪”载誉归来
▲范迪安作品《黄河紫烟》。
“文脉传薪”系列展览开始于2015年,致力于推动“写意油画”的发展,连续三年的展览,在艺术界引发写意油画讨论热潮,展览规模持续扩大,参展艺术家也由最初的50人扩大到如今的120余人。此前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更是获得巨大成功。此次展览由关山月美术馆、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和岭南画院共同主办,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及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专项基金的支持。展览以120余幅油画作品的规模,呈现写意油画学派整体面貌。
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举办的“文脉传薪”系列研究展,获得国内多个美术馆的支持,相继在广东、陕西、福建、湖北、北京、重庆、内蒙古、山东、吉林等省市美术馆巡回展出,受到各地观众欢迎的同时,带动了各地艺术家的参与。此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画面内容的多样性也充分地体现了它价值认同之广泛。此次展览在2016年展出的50位代表艺术家作品的基础上,邀请各地中青年艺术家参展,规模达到120余人。展览分为意韵、意写、意象、意境、意念5个部分,分别呈现创作者在油画本体语言和造型方式上的探索,体现油画材料的创新性应用与中国传统文脉的关联。
▲“2017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展出。
用创新材料连接传统文脉
“文脉传薪——2017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6月在中国美术馆首次展出获得巨大成功,此次载誉归来,为深圳市民带来视觉盛宴。展览从8月1日开展至8月20日,此后将进行全国巡展。
什么是写意油画?关山月美术馆艺术总监、此次展览的执行策展人之一文祯非表达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写意油画有两大特点,其一是具有书写性,体现书画同源的东方韵味;其二是传承中国文人画的写意特征,表达东方意趣。目前,这一理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艺术家的认可。
▲沈行工作品《田园春曲之三》。
▲包泽伟作品《渔港》。
中国油画家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思考,花费大量的心血探索油画与中国画融合的种种可能。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徐悲鸿、刘海粟、关良、常玉、潘玉良等艺术家创作出大量优秀且带有鲜明中国写意精神的作品。在杭州艺专的体系中,出现了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吴大羽、苏天赐等一批具有中国气派和国际影响的著名画家。新中国成立后,罗工柳、詹建俊、靳尚谊等艺术家不断在油画民族化的道路上进行探索。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精神”被几代油画家们所看重。
面对当代艺术思潮在媒介和观念上的不断挑战,如何梳理传统文脉在当代艺术中的作用,并向国际艺坛提供中国文化的贡献成为当代艺术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新的全球文化格局中,以范迪安、戴士和等为代表的中国油画家明确提出要坚持走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油画道路,要使中国油画更好地体现中国文化的写意精神,并把这种学术理想付诸实践和研究。“写意油画”的提出,既是时代所需又是历史的必然,它把中国写意精神融汇到油画表达中,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形成艺术家的个体语言及风格,呈现不同面貌。“写意语言”也不是一个僵化的概念或者特定的风格样式,它始终处于开放和发展的过程当中。
人工智能朗读: “2017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展出。作为关山月美术馆连续三年推出的学术大展,“文脉传薪——2017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8月1日起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展出。
作为关山月美术馆连续三年推出的学术大展,“文脉传薪——2017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8月1日起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展出。作为这一展览的平行展,“深圳·中国写意油画巡礼”展也在大芬村美术馆同期举行,两大展览同期开幕,在国内油画界掀起写意中国风。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