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有什么话想对青年艺术家说吗?
井士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油画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家积极地在探索东方哲学在油画表现的可能性。我自在中国美术学院任教以来,我在各个教学场合都曾提倡:打破局限性。从此次展览看来,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我认为这只是万里长征的1%,我们的东方哲学在油画中的体现还未出现阶段性的节点,中国的油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此次展览集结了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所有的优秀艺术家,有人评价说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缩影,您觉得这么评价是否正确?
井士剑:我刚刚提到,即使中国油画现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仍然会继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做阶段性总结性展览,并且我们会朝着多元化的艺术观念、艺术形式去发展,即使我们现在离卡普尔、安塞姆·基弗等世界一流艺术家还有差距,但是我相信,我们不断地努力将中国油画的发展进程往前推进,我们总有一天会将中国的油画发展起来,我们并不是一味地学习西方的油画,而是打造属于东方体系的油画。
井士剑:形象的链接是艺术家创造艺术的态度与方法,由此他们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这就创造出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与社会、时代、历史的文化链接,而这种链接又形成他们各自艺术的DNA生命形式。形象的链接是各位艺术家们在这种艺术生命链中对视觉的自我呈现与自我创造,展现出他们独自的肖像与形象,形成当代绘画的一道风景线。我作为策展人,想要去唤醒大家去探讨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与社会、时代、历史的关系。
井士剑:首先,我认为中国美术学院对于美术人才的培养是非常的重视,现在很多活跃在国内外艺术舞台上的中国艺术家都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比如:黄永砯、杨福东、刘韡、杨福东、耿建翌等。中国美术学院一直对大家提出要创建自己的世界观,要保持自己的创作独立性和先锋性;他们都保持着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度和感知力。另一方面,我们一直在和同学强调方法论的问题,他们在寻找方法的同时在自己的创作中寻找更多的可能性。从这两方面结合来说,中国美术学院培养了更多具有超前意识的艺术人才,他们从中国美术学院走出去之后对中国油画的发展都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1961年生于辽宁省,198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任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理论与实践绘画博士,工作和居住于中国杭州。
记者:在油画双年展举办之后,中国美术学院是否还会陆续策划更多相关的展览?
井士剑:其实我们一直在计划很多的展览,包括:国际青年绘画展等等。但是光靠中国美术学院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紧密结合各方优秀院校、艺术家一起为中国的美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就像许江院长提到的——中国精神既包括了源远流长的伟大文化传统,也包括了今天仍然在本土生活中生长着的创生之力。即使中国油画现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仍然会继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做阶段性总结性展览。
井士剑:其实我经常讲我充其量只是一个美术爱好者,我从来没有画好过一张画,我在吸收了解世界的、历史的、现代的文化,将自己打碎,重新构建自己的世界观再去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一张作品可以画一天,一张作品也可以画一辈子,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断地发现自我、击碎自我、重塑自我,将自己的人生观画完整,将自我的人生画完整。
井士剑:对,可以这么说。这个展览是整个中国美术学院面对自身的经历想做的一次传承,面对社会进步的发展过程要做的一次阶段性呈现。其实在时隔1/4个世纪后重新举办中国美术学院油画双年展是困难重重的,但是我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的一份子,我必须要排除万难将展览做出来,“品学通”不是一句口号,我们通过展览的方式将阶段性成果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学院是社会和艺术的一个中间桥梁,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的很多艺术家都活跃在国内外的艺术舞台上,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可以在展览中寻找到它的影子。
井士剑:中国美术学院一直秉承着“行健、居敬、会通、履远”的校训,倡导“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学术思想,营造“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人才培养环境,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德艺双馨优秀人才,担负起引领中国当代美术发展方向的责任。这并不是空洞的口号,每一位艺术家在创作中都需要思考这些问题,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都将自己打造成了拥有独立世界观的个体,这对打造多元化的艺术氛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中国美术学院的艺术家都具有自己的东方性,这个东方性包含了这片大地和这个人种;中国美术学院从来没有想过要培养出一个达·芬奇,而是在积极努力培养对社会进步或者具有开拓性意义的艺术家。
记者:您觉得25年来,中国的油画发生了哪些变化?
记者:为何将此次展览的主题定为“形象的链接”?
记者:您对于中国油画的未来有着怎么样的期待?
记者:中国美术学院油画双年展已经跨过1/4个世纪(25年前,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在杭州西子湖畔举办了“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双年展”),您觉得中国美术学院在中国油画史上有着什么样的位置和影响?在培养美术人才上有怎样的独到之处?
记者:在时隔25年后重新举办中国美术学院油画双年展,对艺术人才的培养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