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12月30日讯
首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元旦开展
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确定了响亮的主题“意之大者”,评选有学术成就和代表性的艺术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机制,即由集体策展确定主题、艺委会委员个人推荐集体投票评选。这一机制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学术追求和较宽的学术视野的结合,艺委会委员个人的审美倾向得到了表达,艺委会集体学术追求也得以坚持。
在中国,20世纪以来以笔墨写意精神为核心文人画的中心,毫无悬念地在杭州。
2011年1月1日,由中国美协、省文联、省文化厅、中国美院等主办的“意之大者首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将在浙江美术馆开幕。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把展览主题概括为:弘扬传统,开风拓新,彰显中国精神,树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国画的国家形象。
那么什么是好画?什么是好的中国画?在国内,人们会更关心前者,然而面对世界时,则会更关心后者,因为民族文化不仅要有自己的精神内涵,还要有自己独特的表达形式。20世纪是中国画这一民族艺术形式全面深刻地受到西方绘画影响的时代,今天关于中国画的观念已十分模糊,如何正本清源,重塑中国画的时代标准正在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一大难题。
浙江是有着悠久中国画传统的文化大省,不仅有赵孟頫、徐渭、黄公望、吴昌硕、黄宾虹等里程碑式的名家大师,到20世纪,更是形成了以国立杭州艺专为核心,以潘天寿、吴茀之为代表的“国美学脉”中国画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又涌现出方增先、周昌谷、李震坚等为代表的新浙派艺术家,为当代中国画创出了新境界、新天地。正是有着这样的传统文脉和20世纪学院精神的深厚底蕴,更生逢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盛世机遇,浙江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中,由中国美协和浙江联合打造中国画当代学术高地,以期引领中国画的主流,也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组委会聘请了冯远、刘大为、吴长江、许江、范迪安、杨晓阳、刘健、方增先等20余位知名画家、理论家为艺委会委员。整个评选过程公开、公平、公正,评选结果既有八九十岁的一代名宿,也有70后的年轻人。首届展览共有陈佩秋、朱颖人、曾宓、孔仲起、卓鹤君、王迎春、刘振夏、韩硕、潘公凯、谷文达等29名艺术家的330余件作品参展。
“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以中国画的坚守与拓展为己任,提出回眸世纪发展之路,标新国画学术话语,重建当代文化联系,再造东方艺术高峰的学术思路。”展览艺术总监、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说,意之大者就是弘扬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凸显中国画写意精神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气质和美学内涵,揭示这种精神在民族维新的历史命运中的根源性意义。因为从20世纪初的康有为、陈独秀到21世纪的今天,中国人一直在争议中看中国画。来自杭州的画家们以自己的尝试给出答案。 记者 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