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宗师艺坛北斗,西泠巨子画史南山”、“著作等身墨研千载留长史、哀思如海涕泣半唐怀巨人”……告别厅两边,宣纸黑墨,圈内好友送来的八字、十字悼词,共同诉说了对王先生的无限景仰。
1942年,18岁的王伯敏从温岭县立中学高中部辍学,在乐清担任美术教员,当时与著名词学家夏承焘是同事。教了一年不到,王伯敏到上海美专西洋画系深造,开始美术史论研究。
昨天上午10点,王伯敏追悼会在杭州殡仪馆举行。
王伯敏本不姓王,姓阮,他的亲生父亲叫阮仙全。
从小喜欢画画 常照着《芥子园画谱》临摹
画画之外,王伯敏还爱好古诗词,背诗经、唐诗宋词、学读二十四种音节,偶尔自己也学着写诗填词,13岁那年的诗作《登石牛岭》:“三月西城外,烟笼岭下川。石牛无个事,日日卧山巅。”曾在学校师生间传唱一时。
王伯敏从小喜欢画画,读县立小学时就常照着一本《芥子园画谱》临摹,三临五摹,画兴越来越浓,画技也越来越好。据说他曾和同学合作的一幅《石夫人图》,被校长看到,大加赞赏,还给了他一个嘉奖。
这位著名美术史论家、山水画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于2013年12月29日离世,享年90岁。
大告别厅前,王伯敏生前好友、同事、学生及慕名而来的300多人为他送行。
1924年11月王伯敏出生在台州黄岩,因阮家穷,一岁多一点,王伯敏就被卖给温岭城里的王家。6岁开始,他到温岭恒昌私塾接受启蒙教育,“王伯敏”这个名字,就是私塾先生给起的,一直用到今天。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