耋耄之年的闵庚灿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他说,如果传统绘画艺术不创新,那就跟不上时代发展。西方绘画艺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注重素描、光影、空间等艺术关系,像照片似的,有一定的整体感。中国绘画艺术在宋代一跃而入文人画,没有经过写实阶段,更强调感性的、写意的、抽象的绘画艺术,用笔用墨毫无顾忌,直抒胸臆。我们要把中国书画艺术的精华传承下来,汲取西方绘画艺术的优点,弥补中国绘画艺术之不足,从感性出发,理性落脚,大胆用笔,小心收笔,让当代中国书画艺术更为完整。在闵庚灿的眼里,天堂如画,西湖比画更美、更好。
浙江在线3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慧)“我是一个外国来的杭州人,今年83岁,我亲眼目睹杭州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么美丽的山山水水,我无法用语言描述。我是一个画家,我想用这些年倾心创作的画卷,来表达我对杭州巨大变化的感慨。”著名画家闵庚灿告诉记者,他执意将展览地址选在杭州市民中心,是想和市民一起领略感受杭州的巨大变化,和大家一起感受这个人杰地灵的人间天堂。
闵庚灿,生于1935年,自幼习画,师从国画大师周昌谷,步入中国传统绘画天堂。后又接触中国一流国画大师如潘天寿、黄宾虹、陆俨少、沙孟海、余任天、王伯敏、王个簃、谢稚柳、程十发、黄胄及肖峰等当代大家。
这不,在《明前西湖龙井采茶图》中,闵庚灿在学习体味黄宾虹等中国书画艺术家的积墨法基础上,创新运用积彩法,墨黑的茶树上施以绿色积彩,既有中国水墨山水画之神,又有西方油画之韵,整个龙井茶园显得绿意葱茏、生机盎然。“当代中国书画艺术需要创新发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月12日,“人间天堂美丽杭州”闵庚灿画展在杭州市民中心开展。
闵庚灿现任杭州西泠印社名誉社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美术院海外顾问、中国美术学院国际美术教育交流协会海外顾问、中国北京炎黄艺术馆理事会理事。在漫长的书画生涯里,他和省内外著名艺术家们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如今他们都到了耋耄之年,友情还一直延续着。今天,闵庚灿与肖峰等老艺术家欢聚一堂,聊着数十年的友情、谈着杭城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忆曾经的美好岁月。
闵庚灿认为,与西方绘画艺术相比,中国书画艺术更为深奥、更为艰难。无论笔墨、工具、纸张,还是美学理念、绘画技法,中国书画艺术无法一蹴而就,不是一两年就可以成功的。
记者曾在他位于外桐坞村的画室看到,创作时的闵庚灿特别善于根据自己的某种认识和某种情感,对视觉的自然体系,进行必要分析、提取、组合和抽象,进而转换成自己的视觉体系,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律动规律。正缘于此,在二十世纪80年代,闵庚灿就成为杭州画坛出类拔萃的青年画家。他可以画山水花卉等多种题材,尤爱松树和梅花,并得周昌谷真传。他的画作尺幅之大,少有人比肩。
著名书画家周昌谷在为闵庚灿画展作序时说:他画得黄宾虹之水墨华滋,复渗入蒲作英之潇洒恣肆,又喜董思翁之文采风流,以此三作者写黄岳雁荡太华匡庐之千岩之竞秀,万壑争流,然最惬意手者富春山水也,好泼墨法。他的山水画滤粗犷为清健,演浓黑为明丽,去繁华为凝练。为寻求突破,他尝试各种创新方式,如计白为黑,以虚证实,重墨而简笔,色彩大胆进画面,努力让画面景物隐隐生发一种生动气势,达到别具一格的艺术境界,展现浑厚华滋的 魅力,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早已把杭州作为第二故乡的闵庚灿,对杭州对西湖爱得越来越深。就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晚宴上,人们看见现场礼仪一袭优雅的旗袍惊艳中外贵宾,西湖美景以中国水墨画形式跃入眼帘,展现了中国礼仪之美和杭州姑娘的大气端庄。这件旗袍的图案设计,正是出自闵庚灿先生之手。他说:“杭州是丝绸之府、文物之邦、文化名城,杭州之美,美在西湖。我深爱这片土地,我站在中国土地上,就要为中国服务。”在设计中,闵庚灿对杭州西湖美景运用新的处理技法,以三潭印月为中心,将断桥、保俶塔、荷花等杭州元素一层一层递进,用中国水墨画展现杭州之美,让中国人喜欢,也让外国人喜爱。
漫步展厅,观众欣赏到闵庚灿新近创作的近百幅精品,从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等作品中,领略闵庚灿笔下的人间天堂、美丽杭州。还有那雪中红梅、山涧青松、路边雏菊,都在闵庚灿的水墨画面中晕染开来。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