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桥公园有个大草坪,一端安放着一座“友好”雕塑,上面是一个中国女孩和一个日本女孩,那个日本女孩手里还托着一只和平鸽。论艺术表现,真是一般,也没什么可说的。
西湖古有“金牛湖”之称。相传在汉代,西湖底有金牛潜伏,每逢湖水干涸之时,金牛即现,吐水将湖注满。如今涌金池中就有一座“金牛出水”雕塑,与传说不同的是,这头金牛不是潜在水底,而是成天浮在水面。
让我感觉有些怪诞的是“马可波罗与杭州”雕塑。那个披着长衫的意大利人,一手拿着一只羽毛笔,一手夹着厚厚的书本,表示他就是写游记的那个人。竖马可波罗的雕像,正因为他为杭州做过宣传。元朝时他来过杭州,称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雕像基座上就刻有马可波罗赞美杭州的那句话,而且是中英文对照。杭州人真够意思,谁要说俺家乡好就给谁塑像!其实,马可波罗是不吝惜溢美之词的,其他地方也曾被他夸赞过,比如他说是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西方人还称卢沟桥为“马可波罗桥”。所以,别拿这些话太当真!写游记,必然要有忽悠的成分,愈忽悠愈有感染力、吸引力。我们中国人爱听别人的赞美,特别爱听别人言过其实的赞美,说明我们太不自信了。更有意思的是,我们还会顺杆爬,尽可能演绎到极致。从基座上英汉对照的文字看,马可波罗只说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而我们却无中生有地将其翻译“天城”。再者说,我国历代文人墨客为杭州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文,怎么偏偏只有马可波罗能享受到这般待遇呢?四个字:崇洋媚外!
西湖的雕塑很多是在水里,算是个特色。
不远处还有一尊“志愿军”纪念雕塑,为中国美术学院1956年作品。
西湖六公园处还有一组“英语角”的雕塑。据说这里曾是杭州最大的英语角,不过我想现在应该衰落了,或者至少逐渐失去了其本来意义。English
corner盛行一时,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长期封闭的中国忽然开启了门户,英语变成了一项最重要的技能,于是有了英语热。可在那个年代,英语好的人实在太少,来中国的老外也不多,更没有什么可供学习之用的英文媒介,总之英语环境远不比现在。在这种客观条件下,英语角应运而生。然而要想通过英语角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恐怕不那么容易。很多时候是洋泾浜对洋泾浜,比的是个胆量,但能张开口,对于一贯腼腆的中国人来说已经不易了!我觉得,现如今英语角已没有必要了,要想练口语,到秀水卖俩月服装,准保口语水平有个飞速提高!
西湖边散落着一些雕塑,时代不一,风格各异。这里将我所见的,一一呈现给大家。
苏堤南端有苏东坡纪念馆,馆前有一尊3米高花岗岩塑像。苏轼曾两次任职杭州,三年通判,两年知州。在他任杭州知州期间,对西湖进行治理,浚湖清淤,形成苏堤。堤上桃红柳绿,从此游西湖有了新去处。
有一组很民俗雕塑,两人对弈,另一人立在一旁观看,手上还托着个鸟笼子,据说这个雕塑名叫“观棋不语”。附近还有一组“老母亲逛西湖”雕塑,质朴传神。不过,这种风格和材质的雕塑很普遍,在很多大城市都能见到。这些雕塑表现的是市井民风,也流露出一种怀旧的社会心态。
涌金池中还有一座“浪里白条”张顺的雕塑,取材《水浒传》第一百十四回“宁海军宋江吊孝 涌金门张顺归神”,这也算是引经据典了。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